莫西子诗:我长在打开的树洞,唱着“啊杰咯”

时间:2023-05-12 17:14:42     来源:大众网

接到莫西子诗电话时,我不知道他正在西昌的哪条马路上奔流。“相对于北京、大理,西昌的文艺生活没那么丰富,能聊的朋友不多,所以疫情期间回来老家,就想,要不开一家书店,辐射出去,以作安顿自己的帐篷和营火。”

我长在打开的树洞,在乐句中卧游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莫西子诗歌里的故事,是关于他的故乡,是发生在他自己生命经验里真实的故事。从小,莫西子诗就跟着哥哥姐姐下地插秧、上山玩耍、坐大巴车去县城,总能在各种场合听到各种即兴的歌声。到了初中,莫西子诗开始自学吉他,对于少数民族来说,音乐是自然而然的事,一边走路,或者一边思考,就随口哼出一段旋律。

所谓拍子,是现代音乐教育里才有的东西,在彝族人的生命里面,有种东西叫做“吟唱”,他们不需要拍子,因为在古老的自然崇拜,万物有灵的社会观念中,生命本身就是乐句,歌谣就是从内心、灵魂里窜出来的语言,它诚挚、纯净到可以直接与星星月亮,山和精灵对话。

[我们的祖先说,我们在世界上的时候,

我们听到的,是闪电的声音,是风的声音,

我们不在世界上的时候,

我们就变成雷电,我们就变成风。]

“我的音乐只是彝族音乐里极其微小的一部分,彝族日常的婚丧嫁娶,低吟浅唱里,有无数值得感受的音乐,我们所接受、所被授予的东西,比我给的多很多,所以现在要把它传递出去。”或许莫西子诗做的,就是将自己的故事转换成一种无法言喻的感情,再将其诗化,吟唱出来。他的歌很多是彝文演唱,打开音乐平台的歌词页,你会震惊这种文字该有多古老,居然如此“象形”,像是小时候翻开历史课本看到甲骨文。莫西子诗笑说确实有一些研究认为彝文和甲骨文是同源文字,“我前几天看电影《宇宙探索编辑部》,电影里主角一直坚信存在有外来生物,于是他到处寻找,到成都一个村子的时候,电影镜头里出现了彝文,可能确实古老到看起来像异星文字了。”

六月迷幻的薰风,吹开了时间的缝隙

这次《六月迷幻》音乐会的选曲,歌曲背后都充满着随机的际遇和诗性的抒发,或者另一种话说,就是“看缘分”和“感情到位了都好说”。

《远处》是莫西去云南一个村子,探班导演张扬的《冈仁波齐》,莫西路遇一群坐在门口的白族老人,于是弹着琴邀他们唱歌,并录下这一段成为了前奏的采样;

《知了只叫三天》,让人想起木心的诗集《云雀叫了一整天》,但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情绪,云雀叫得人疲烦,但知了只叫三天,却让人意犹未尽,你我相遇难,相知难,快乐和忧伤皆是抛物线上短促的峰值,我在此后急转直下,缘分回落的日子里感到忧伤;

《不要怕/啊杰咯》是莫西子诗无意砸中的一首爆款,你可能不知道它的名字,但副歌部分“啊杰咯~啊杰咯~”的旋律一响起,你脑子里就会出现无数个曾经听到这首歌的画面。《不要怕/啊杰咯》是莫西在2008年创作出的第一首彝语歌曲,2012年被吉克隽逸在《中国好声音》上唱红。 说到这首歌的诞生,也看似很偶然,那一天莫西子诗在朋友家即兴唱出来这段旋律,又正好碰到朋友录音,于是顺道把这首歌录了下来,保全住最初的样子,整个过程丝滑到,让人觉得是音乐主动流注进莫西子诗体内,而后又顺理成章地从他嘴里吐露;

《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》这首极致凶狠又浪漫的歌,蕴含着同样重量的情绪,有次莫西子诗边读着俞心樵的诗集边弹琴,看到《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》这首时,哼出了乐句,很快就创作完了这首歌,后来又在《中国好歌曲》上收获了大量人气,那句“我们只是打了个照面,这颗心就稀巴烂”成了爱的绝句。

......

音乐会共包含莫西子诗2014年发片以来的新老歌曲共十五首,不仅有《不要怕/啊杰咯》《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》这种名片式的经典歌曲,《关于彝族天地演变史和火把节的一些词语》等宏大轰鸣的歌曲,也有平时比较少有机会演唱的《远处》《在四季里等待》这种的小品小调。至于专场的名字《六月迷幻》,莫西子诗开玩笑说那是排练的时候,和乐队的朋友们聊起专场叫什么,首先咱们音乐是当代的,迷幻色彩也比较重,其次又是原生态孕育出来的,要不叫《迷幻山歌》吧。但是一讨论,可能听众普遍会对山歌有一些刻板印象,那就取时间上盛夏演出的节点,叫《六月迷幻》好了,更有一些蒸腾和发酵的氛围。

从城市的洗炼中,获得信手拈来的轻盈

镜头从彝族风情的大凉山拉回到钢筋铁骨的大都市,大学毕业后,莫西子诗到上海工作过一段时间,其后辗转北京,待了近十年。我听说过的每一个从大凉山走出来的人,都会努着劲讲述自己是怎么想象外面的世界,然后怎么发愿,怎么努力,一步一步走出了大山,但莫西子诗的态度很淡然:大学毕业了,就出来了。当然,在北京过的也很清寒,因为自学过日语,获得了在鼓楼一带当导游的工作机会。平时住在香河园附近的一个老小区,两居室,自己和两个同学租一间,隔壁一东北大哥租一间。那时候鼓楼是北京live house扎堆的地方,音乐爱好者莫西子诗下了班没事儿就跑去看演出,但工资不多,闲钱也常常不够。有一次Nine Inch Nails(九寸钉,一支偏哥特,电子风格的美国乐队)在朝阳流行音乐节演出,莫西子诗想去又没钱,就翻墙进去看,墙底下全是柏树,扎了一身伤,还遇到一个北外的外国留学生,也是翻墙进来,两个人一起享受了一场狼狈且难忘的演出。

对于北京,莫西子诗说这里就像他的第二故乡,每次飞机落地北京,他会有回家的感觉。我和莫西子诗说,现在很多的年轻人,在“出走”和“回家”之间反复横跳,寻找想象中的精神故乡而不得,他也有离开大凉山到北京,再回到大凉山安居的经历,过程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心理挣扎?莫西子诗依然很淡然轻盈,“可能还是当下怎么去调整自己的问题,遇到浮躁焦灼的时刻,我会回工作室弹琴、创作,当我投入到音乐的那一刻,我会觉得自己接上地气了,进入自我疗愈和修正的状态了,回归自我,回归平常心很重要。”

在莫西子诗歌曲的网易云评论区,有用户留言说:丙级民谣:欲望得不到满足的苦闷;乙级民谣:平庸生活的挫败与迷茫;甲级民谣:关怀,怜悯,铭记与博爱。莫西子诗大体赞同,深入民间和人文关怀是他创作上所坚定的,当然做到也很难,“好的音乐收听门槛是高的,但同时它又能做到雅俗共赏,这仰赖经验的积累和创作者的想法和创意,更需要市场的测试。”音乐有它抽象的性格,比较容易传达文字写不出来的东西,若希望每首作品在表层、中层、底层,各个层面都能触动观众,一定需要的是很全面性的思考,好的作品值得一直研究下去,也是因为听众慢慢能从作品中感受到各式各样不同层面的东西,每次听都有不同的感受,当然,这也绝不是迎合听众,追求商业价值,讨年轻人喜欢就能做到的。

莫西子诗的书屋叫“米地书屋”,“米地”是彝语“非常好”的音译,这里除了书之外,还有他的音乐工作室,一只猫,以及屋前屋后他精心照料的花花草草,谁不想回老家之后有一片这样的园地呢?确实米地,确实非常好。



免责声明:


中国网娱乐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


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

标签:

最新文章推荐